建设国内一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及科研机构
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近日
院属地环中心副主任覃亮
入围“2024年四川省最美应急人物”候选人
覃亮是四川重大突发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专家,省直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省“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讲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参加工作以来,他主要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应急监测等方面的生产与科研工作,多次带队奋战在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一线,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重要荣誉13项。 覃亮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一线,先后参与“6·24”茂县新磨村特大山体滑坡、“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等50余处重大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在历次抢险救援中,他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克服诸多困难,累计排查隐患点2000余处,避免经济损失20多亿元。 “9·5”泸定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带队奔赴重灾区石棉县开展应急工作。率领应急排查组冒着生命危险,徒步12小时挺进震中“孤岛”,面对余震、滚石、坍塌毫不畏惧,成为首批抵达震中地区的地灾应急专家。 覃亮带领团队取得地质灾害监测等专业发明专利6项,参编《地质灾害普适型仪器监测预警点建设与运维预算标准》。同时,将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应急监测中,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装上“火眼金睛”,取得突出的防灾减灾成效。 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场镇后山斜坡,他和团队发现多处高位崩塌、滑坡,严重威胁场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紧急调派MDSR-LSAR型微变感知边坡雷达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对斜坡开展24小时实时自动化应急监测,实现多次成功预警,为3000余名群众筑起“数字防护墙”,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震后灾损评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前提和支撑。”作为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专家,覃亮深知做好灾后灾损评估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6·10”马尔康地震后,其团队协助地方建立台账,摸底攻坚,精细评估,开展灾区马尔康市等4县(市)、21个乡镇的房屋、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现场调查,形成《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主要经济损失调查报告》。 “防灾减灾的防线要筑在老百姓心里。”在震后安置点,他举起手电筒进行防灾知识培训,化身心理疏导员,用“帐篷夜话”抚慰受灾群众。 覃亮带领团队完成“四川省三州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培训”项目,将专业理论转化为通俗知识,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群众3000余人。团队制作的《地质灾害10分钟微课堂》通过“云讲解”传播覆盖偏远村落,真正实现“防灾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覃亮以青春为笔、热血为墨,坚守应急抢险第一线,为提升全省应急保障能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地调人的更多智慧和力量。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