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内一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及科研机构
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四川省核地质调查研究所隶属于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为正处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国防科工委和省政府关于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精神,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23年3月更名为四川省核地质调查研究所。
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中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教高4人,高工86人,工程师7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0%以上,拥有注册执业资格证书55人次。现拥有地灾、测绘、生态修复等11项甲级资质;城乡规划、地灾监理、工程勘察、土壤污染治理等12项乙级资质。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省测绘甲级“十佳单位”、“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等优秀员工;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单位构建形成了以核地质调查、生态地质、国土空间整治、生态修复和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特色业务的产业发展格局。
服务支撑放射性矿产勘查。长期承担若尔盖地区铀矿勘查工作,查明铀矿床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2处。首次在西藏冈底斯发现了工业铀矿体,填补了西藏铀矿的空白。在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完成1:5万地质矿产图57幅,开展矿产勘查类项目几十个,发现黑水锰矿、马思罗金矿、岔河口铁矿、西确涌金多金属矿等多个矿产地,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
服务支撑国土整治领域,采用规划引领“镇规+全域”同步编制思路,走在行业前端。同时承编田家镇、蕨溪镇等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两规一方案”同步编制的思路,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等行业。推动实施了汉源等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此外还在四川、河南等地承担了土地调查确权、地籍调查、房地一体化、河湖划定等测绘项目上千项。
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技术支撑,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大安区盐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勘查设计、治理”等30多个长江黄河上游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同时承接了多个市县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项目。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联合编制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成功申报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服务支撑地灾防害工作。依托高分遥感、InSAR 和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技术,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体系,组建了“地质+水工环+航测遥感”复合型专业技术团队,先后在四川、西藏等地开展了多次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其中“6·24”茂县高位远程滑坡航测应急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赞扬。参加了四川抗震救灾、山东抗旱找水等多项应急工作。支撑雷波、海螺沟、遂宁安居和船山区等地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在四川、云南等地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数百项。
近年来,紧紧围绕新时代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先后承担了科研项目60余项,取得了4项发明专利,15余项实用新型,70余项软件著作权,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此外,还承担了科技部、省科技厅多个铀矿科研项目,在纳米比亚、乌克兰等国家开展铀矿技术服务及科学研究。
我所将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发展理念,倡导“立足公益、创新发展、支撑管理、服务经济”的发展思路,崇尚技术、崇尚正气、崇尚合作,全力做好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努力书写四川核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